喜樂通州丨在小橋流水中,聽那些石港漁灣的故事!
2018-09-13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 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 晚霞滿天,云影波光。 石港漁灣,在水之旁。 交通:外地游客可從蘇通大橋、G15或沿海高速過來,可以轉(zhuǎn)S19通洋高速石港、西亭出口下,往北沿石江線到頂頭就到了;本地游客從市區(qū)校西車站乘608公交石港專線,自駕游的從通富北路、G345都可以,交通便捷。 千年石港,人間佛國,佛韻禪意,人杰地靈。 小橋流水,古木虬枝, 悠悠地走在石港漁灣的小徑上。 一陣微風(fēng)吹過,古樹颯颯作響, 仿佛在訴說著什么。 仔細(xì)聆聽,原來是一段從唐至宋的故事。 聽著聽著,不禁入神了。 這里原是海中沙洲,后來岸線東移,滄海變成桑田,沙灘上的海凹子就演變成今天曲折妙曼的漁灣水巷。相傳在唐代初年,在泥沙中挖出一方石碣,上有“鳳凰所棲,乃是寶地”,于是人們感悟此處是“鳳凰寶地”。 唐太宗聽說石港是“鳳凰寶地”,想去石港看看,便派大臣尉遲寶林到石港建造行宮……于是,深厚的歷史人文孕育了現(xiàn)今石港特有的旅游文化資源,百多年來,雖然與鬧市僅一水之隔,但由于河汊迂回,不利開發(fā),以致難得原汁原味保留了那種江北平原親切而天然的鄉(xiāng)野情趣。 村西部有座睹史禪院建于唐代,時(shí)為四合大院,除正殿外全為廂屋,是漁灣十景之一(睹院聞鶯)。相傳唐朝詩人劉禹錫曾慕名由南京至揚(yáng)州來石港,親臨睹史禪院,吟頌詩詞。睹史院村由此得名. 經(jīng)查史料,村名怪異源自佛教梵語音譯的結(jié)果?!岸檬贰庇置岸檬范唷保c梵語“兜率”同音同意,由唐代高僧玄奘大師翻譯而來,是未來世界佛彌勒菩薩的道場(chǎng),意思是吉祥如意,幸福美滿之地。來此休閑,盡享從容幸福。 文天祥罹難途中,由此渡海南歸,船泊賣魚灣。在此留下了《賣魚灣》詩等三首。人們?yōu)榧o(jì)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,以“賣魚灣”為石港別名,簡(jiǎn)稱“漁灣”。同時(shí),在這自然濕地水道深處,建有“賣魚橋”一座,蔚為大觀。 風(fēng)起千灣浪,潮生萬頃沙。 春紅堆蟹子,晚白結(jié)鹽花。 故國何時(shí)訊,扁舟到處家。 狼山青兩點(diǎn),極目是天涯。 石港漁灣初秋的風(fēng)中, 深藏歷史的味道, 你感受到了嗎? 在這里,等風(fēng)來,等你來! |